西周淳化大鼎:沉睡三千年,一朝惊天下
沿 312 国道,过西安,再顺着世纪大道西行,临近咸阳市区的南大门,一座雄伟壮观的巨鼎雕塑矗立在天地之间。阳光洒下,雕塑闪耀着古朴的光芒,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。这座雕塑的原型,便是出土于咸阳市淳化县的西周淳化大鼎,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,是时光长河中的珍贵遗珠。
淳化,这片古老的土地,是先民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。从境内发现的古遗址考证,远在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,先民们便在此繁衍生息,狩猎耕植。氏族时期,淳地为云阳氏部落聚集之地。公元前约 1600 年,公刘居豳,本境属其南,冶峪河及其周围的周族部落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。约公元前 1100 年,周族崛起,淳地逐渐成为王畿。公元前 770 年,秦襄公为诸侯,本境又成为秦之封地。岁月悠悠,历史的车轮在这里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辙印。
展开剩余85%时间回到 1979 年 12 月 10 日,寒冬的风在淳化县史家塬村呼啸着,吹过光秃秃的树梢,发出呜呜的声响。村民许万军如往常一样,在自家地坑院南侧取土挖窑。他手中的锄头一下又一下地挥动着,突然,锄头碰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,发出沉闷的声音。许万军皱了皱眉头,停下手中的动作,仔细查看。只见一根碗口般粗的东西悬挂在窑顶之上,他起初以为是个树根,可好奇心驱使他继续顺着 “树根” 向下挖掘。
随着坑越挖越大,许万军的眼睛越睁越大,脸上满是震惊之色。原来,那并不是什么树根,而是一只悬空的大铜鼎!大铜鼎在灰暗的土坑中,散发着神秘的气息。许万军的手微微颤抖着,他轻轻一碰,大鼎便顺着坑壁滚落到了院子中,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,仿佛是沉睡千年的巨兽发出的低吟。与此同时,大鼎底下还有两个像小花盆一样大小的铜盆也一并出土。
许万军意识到事情的不简单,他的心跳急剧加速,赶紧让小弟跑去将正在带领群众在咀头沟修水库的父亲许文芳叫回。许文芳身为村党支部书记,在村里颇有威望。当他匆匆赶回家,看到院子里的大铜鼎时,也是吃惊不已。他蹲下身子,仔细打量着这个庞然大物,粗糙的手掌轻轻抚摸着鼎身,一种莫名的敬畏感涌上心头。
许文芳深知这可能是一件珍贵的文物,没有丝毫犹豫,他立即让长子许万军去淳化县文化馆报告。许万军一路小跑,寒风灌进他的衣领,他却浑然不觉。此时的他,心中只有一个念头,那就是尽快将这个重大发现告知文化馆的工作人员。
淳化县文化馆干部姚生民接到报告后,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,他意识到这或许是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。他迅速带领另外一名干部,马不停蹄地赶到许家。当他们看到大铜鼎的那一刻,也被其雄伟的气势所震撼。几人小心翼翼地将大鼎搬上车,随后,大鼎在众人的护送下,缓缓驶向文化馆。一路上,姚生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,他在心中暗暗猜测,这个大铜鼎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世?它又能为我们揭开怎样的历史面纱?
经考古人员对铜鼎出土地进行发掘清理,一个惊人的发现呈现在世人面前。原来,这里存在着一个包括十余所墓葬和车马坑在内的西周墓葬群。出土淳化大鼎的古墓规模不大,从现场的迹象来看,之前应该被盗过,这让考古人员们感到十分惋惜。不过,除了大鼎之外,墓中还有几件簋,这些也都是西周青铜器中的精品。
从形制和棺椁划分,该墓并非西周王、后的陵墓,只是一座中型墓葬。考古人员推测,其墓主人的等级应该为诸侯或大夫。可惜的是,由于盗扰,墓中的殉奴和其他随葬品已不清楚。而且,这个大铜鼎上没有铭文和族徽,这使得确认墓主人的身份变得异常困难。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淳化大鼎只能长期深藏在库房中,不为人所知,即便在网络上,也很难查到其相关资料。由于器身上没有铭文,考古学家们便根据其出土地点,将其命名为 “淳化大鼎”。
淳化大鼎之所以能成为国之重器,原因有三。其一,体量巨大。它造型魁伟、深厚凝重,基本保持了商代晚期胎壁宽厚、形体恢弘、凝重壮阔的风格。大鼎通高 122 厘米,口径 83 厘米,耳高 28.6 厘米,腹深 54 厘米,重 226 千克。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大、最重的西周青铜器,也是迄今出土圆鼎中最大者。商代的青铜鼎普遍以厚重为主,像后母戊鼎重达 832 千克;而西周的青铜鼎则以精美为主,在重量上普遍较小,著名的大盂鼎通高 102.1 厘米、重 153.5 千克,大克鼎通高 93.1 厘米、重 201.5 千克,与淳化大鼎相比,都稍显逊色。站在淳化大鼎面前,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,它就像一位沉默的巨人,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。
其二,器形独特。淳化大鼎因体形太大太重,除口沿上有两耳外,器身腰部亦有三耳,形如酒器中的鋬。一般的鼎,大多只有口沿耳,而淳化大鼎腰部却有三只兽首屈舌鋬,这是以往出土铜鼎所未见的,故又名为兽首屈舌鋬鼎、兽面纹五耳鼎。这独特的设计,让人不禁对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赞叹不已,他们在那个时代,便能打造出如此别具一格的青铜器。
其三,出自墓葬。传世名鼎多出于窖藏,而淳化大鼎则是第一件出土于墓葬的传世名鼎,这在考古历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。它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墓葬制度、礼仪文化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,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。
除了独特的三耳,淳化大鼎腰部的龙纹与兽面纹的结合也十分有特色。三面各有两只夔龙,与中间的扉棱组合在一起看,则形成了一张由扉棱为鼻的兽面,即饕餮纹。三张兽面的扉棱下各有一只逼真的牛首浮雕,栩栩如生,仿佛饕餮欲吞食牛,起到威慑之用,所以它也被称为牛首夔龙纹鼎、龙纹鼎等。这些精美的纹饰,不仅具有装饰性,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,是西周时期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的体现。
淳化大鼎的三足为柱形足,上下两端粗,中部细。鼎足上部空陷,底内形成 3 个直径约 17 厘米的圆窝。从鼎足上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青铜器变迁的过程。最早的商鼎,足上粗下细;西周中后期,则渐渐流行起兽蹄足,上细下粗。而淳化大鼎正是处于这两种阶段之中,承上启下,宛如一座连接两个时代青铜文化的桥梁,见证了青铜器工艺的发展与演变。
如今,淳化大鼎现藏于陕西咸阳淳化县博物馆。它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,却仿佛有着强大的生命力,吸引着无数人前来驻足观赏。1982 年,中国人民邮政发行 T75《西周青铜器》邮票 8 枚,淳化大鼎(牛首夔龙纹鼎)为主图之一,让更多人通过小小的邮票,认识了这件珍贵的文物。1996 年 6 月 5 日,淳化大鼎经全国一级历史文物鉴定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。2002 年,它又成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,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。
西周淳化大鼎,这件穿越了三千多年时光的瑰宝,从被发现的那一刻起,就不断地给人们带来惊喜与震撼。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青铜器,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,向我们诉说着西周时期的辉煌与灿烂。它见证了朝代的更迭,岁月的流转,却依然在今天散发着迷人的魅力,让我们对古代文明充满了敬畏与向往。
发布于:福建省股票怎么杠杆,秒配A股,怎么加杠杆买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